儿童绘画的发展与分期
(一)各国学者关于儿童绘画发展的研究
18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儿童绘画的发展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有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等。他们各自从社会、教育、生理、心理的不同观点进行观察、记录、实验、分析和研究。如:
美术教育家哥仙修泰纳收集30万张儿童画做横断式的发展研究,把儿童画发展过程分为5个阶段:
1.错画期:1至3岁,乱画各种线。
2.图式期:用记号、象征、图式描画稍具形状。
3.对线发生感情的时期:用线描画形状很感兴趣。
4.想表现象实物的时期:图式不再出现,常用轮廓线描写实物,但不懂得表现远近。
5.正确地表现形状的时期:懂得远近、明暗,会写实。
刘奎通过研究女儿3至8岁半的画,把儿童画作纵贯式的发展研究,分为4个阶段:
1.无意识的线画。
2.不完全的写实期:有意画得像实物,但没有能力构成。
3.画其所知的写实期:画自己所知而不是所见的实物。
4.视觉写实期:按所看到的描画物体形状、远近、明暗。
对儿童发展阶段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英国的心理学家柏特和奥地利后来到美国的学者罗恩菲德。
柏特于1922年发表著作《心理与学业测验》,其中对儿童造型的发展做了有系统而合理的分类,分为7个时期:
1.涂鸦期:2至5岁。始于无目的地乱画,止于有目的地乱画。
2.线的时期:4岁。以线画圈当人体或头,以点作眼睛,以线作手或脚。
3.叙述的象征期:5至6岁。用象征符号表现意念。
4.叙述的写实期:7至8岁。只画自己所知,不画所见的物象。
5.视觉的写实期:9至10岁,要把所见的实物正确表现出来,希望表现立体。
6.压抑时期:11至14岁。对所画不满而失去兴趣。
7.艺术的复活期——青年期。男的对技术的机械表现发生兴趣;女的对装饰表现发生兴趣。
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是20世纪以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最具影响的学者。有关儿童美术发展心理研究,迄今约有100年的历史。早期的儿童美术心理学家,只把它作孤立的研究,很少和儿童心智的成长结合一起观察。罗恩菲德在他1957年发表的著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认为儿童的美术乃是儿童心智成长的一种反映,他们的智力、认知有所改变时,儿童美术也随着改变,所以就把美术创造和心智作为一体来观察研究了。罗恩菲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前人对儿童美术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运用,发展出有系统的儿童绘画发展理论与儿童美术教育理论。他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6个时期:
1.涂鸦期:2至4岁。
2.前图式期:4至7岁。以图式的记号表现意念。
3.图式期:7至9岁。主观地强调图式的特征,显示其意义。
4.写实初期:9至11岁。这时的儿童已有点社会性意识,想摆脱图式画得像实物。
5.拟写实期:11至13岁。想要表现形似而又有立体感,但只能用孩子式的手法表现出来。
6.决心时期:15岁以后。创造表现停滞或
儿童绘画从绘画艺术发展来说,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伴随着儿童成长,反映儿童的天性,表现儿童的思维活动,是儿童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由于儿童幼稚、单纯,心灵纯洁无瑕,所以他们的画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真实的约束,没有任何清规戒律,形成儿童画所特有的稚拙、梦幻甚至荒诞的特点。有人武断地认为儿童画不是艺术,没有欣赏价值。然而,每当人们谈及原始绘画、民间绘画、乃至现代绘画时,又总不免与儿童绘画联系起来,甚至相提并论。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儿童绘画呢?儿童画和成人的艺术创作,从本质上说是不同的,儿童绘画的特征是儿童的心智和心绪的自然流露,同时,也受他们技术能力的一定局限,儿童画中表现出的艺术趣味,并不是儿童有意的追求,是他们情感的自然流露,从这一点上看,它与成人的艺术创造是有区别的。儿童画是人类参加艺术活动的初级艺术创造,所以,我们对它的价值也不容忽视和贬低。
原始绘画与儿童绘画最贴近之处,是他们表现出的稚拙和纯真,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直接、朴素的印象,用不加修饰、简单概括甚至带有幻想色彩的形象表现情感。现代绘画是受现代哲学、科学和生活方式影响产生的,它表现现代社会风情,反映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艺术创造的目的就是用各种手段,去构建独立于自然和与自然并行的世界,使人们从中受到启发、感悟和激励。现代绘画观念的变革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了新时空观念,致使艺术创作突破了传统绘画的三维空间理论,去表现空间的第四维度——时间。四维空间理论使绘画创作产生了形体的变异,形的重叠、交错、分割、倒置及画面空间层次的变化。另一方面,绘画又受到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和梦的分析学说的影响,许多画家追求表现眼睛看不到的、内在的、梦幻的现实,形成绘画表现语言多姿多彩的新局面。儿童绘画的主观自由表现与现代绘画观念有一脉相通之处,从这种角度去分析和评鉴儿童绘画,儿童画同样也有品位.高低之别。
(一)儿童绘画、原始绘画与现代绘画
人们谈及原始艺术、现代艺术时,常把它们与儿童绘画相联系,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哪些共同之处呢?我以为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使用图式化的象征符号当代西方杰出的美学家、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他的《艺术与幻象》中指出“对于全世界的成人与儿童来说,正常的情况是依赖‘国式’,依赖一种所谓‘概念化艺术’。”根据他的理论认为图式化艺术是艺术史中的正常的、完善的历史现象。相反,他认为西方高度发展了的“写实派”艺术“在艺术史上完全是异常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将自然物象简化或抽象为象征符号或图式,用以示意性表达意象,是儿童绘画、原始绘画及现代绘画的一个重大特点。
(1)创造和使用象征符号或图示的意义
原始绘画是原始人用来代替文字记事,或祈拜神灵用于祭祀和作为部族的图腾标记而创造的原始艺术。图163是印第安原始部族写给美国国会的“信”。其中的动物图式是各部族的图腾,联结的线表亓彳同一心愿,前面的鹤部族是牵头人,一致向国会请愿,盼望得到大湖附